【环球聚看点】“土坑酸菜”一周年引发食品安全启示 从标准化、安全端助力预制菜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彭衍菘
距离2022年3月15日华容芥菜被曝卫生问题已过去一周年,彼时,“小作坊”式的脏乱差等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如今,一批批新鲜采摘的芥菜正被送往标准化腌制池内进行初加工,监控设备全覆盖,温度、湿度监测设备和食盐、亚硝酸盐检测设备一应俱全。
“土坑酸菜”一周年
(资料图)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华容,是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芥菜之乡”。据了解,华容县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总计约14万人。
在去年华容县部分企业被曝“土坑”加工酸菜后,一时间,华容芥菜陷入巨大舆论争议之中。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年来,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华容县回填土窖、建设标准化腌制池,引导芥菜产业转型升级。
“食品加工是非常特殊的行业,食品安全永远是产业和企业的生命线。”华容县委书记陶伟军表示,当地痛定思痛、认真整改,第一时间处置涉事企业,深入开展行业整顿,全面推广标准腌制池腌制,切实保护菜农利益。
据悉,近一年来,华容芥菜产业发展步入转型提质快车道,共建成芥菜标准化种植基地3万亩;新建成标准腌制池23万立方米,新增腌制能力23万吨;建成华容芥菜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一屏统揽芥菜全产业、一网监管芥菜全主体、一码溯源芥菜全环节”等。通过系列探索和努力,该县基本实现了“产业不能垮、菜农不受损,坏事变好事、打个翻身仗”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2月24日,岳阳市华容县举办2023中国·华容芥菜文化节,现场共有32个、总投资112.81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包括华隆酸菜预制菜生产等项目,总投资34亿元。
从标准化、安全端助力预制菜
除了湖南岳阳之外,辽宁沈阳、广东佛山等地此前也先后举办有关预制菜产业的招商引资活动。在预制菜千亿元的火热市场规模之下,一系列有关其食品安全问题也引人注目。
在预制菜消费中,有反映称所购预制菜缺斤少两、食材变质等问题。长沙市民易先生向记者反映:“偶尔买来的一箱预制菜包装里,会有几袋出现漏油的情况。”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54.5%中国预制菜消费者的购买经历中有遇到过产品质量问题,其中产品原料不新鲜(70.0%)、产品有异物(59.1%)是消费者遇到的主要质量问题。预制菜企业持续增多,目前国内的预制菜生产商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并且多数依然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只供应少量客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产品质量风险。
中国菜品种类繁多、加工流程繁琐、加工耗时,企业在加工过程中难以保证食品口味的标准化,预处理工艺中保水、质构等问题无法解决,缺少相关调理生产技术,预制菜企业仍需持续研发迭代。
广东省食安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消费端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其消费属性与国内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还不相匹配;另外,预制菜产业目前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
翁梓驰也表示,预制菜行业起步不久,食品安全标准并不全面,生产管控规范不足,冷藏冷冻预制菜肴制品的许可规则不明确。在食品安全保障上,预制菜产业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环节。今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要求,进一步提振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信心。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也发起了全国首个《预制菜食品安全倡议》,要求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需公示出来。此次活动倡议预制菜经营和使用企业,规范供应链管控,严格进货查验,建立预制菜贮存及使用过程制度规范。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何腊平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家政策非常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但是当前产业确实存在不规范加工、保鲜等食品安全问题,这需要加强有关监管和行业自律。“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行业内也取得了一些喜人成绩,但是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市场前景来看,预制菜产业虽然起步不久,但正处于迅猛发展期。艾媒咨询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围绕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多地先后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规范产品标准化生产,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和食品加工产业等布局预制菜产业,在新消费的潮流中实现乡村振兴。
(编辑 白宝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