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家公司被投资者追问!锂资源短缺下,海水提锂有多大前景?

本报记者 刘钊

近期,青岛水务集团海水淡化公司与礼思(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礼思科技”)举行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预计12月底正式投产运行。由此,海水提锂业务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目前已有碧水源、赣锋锂业、深水规院、山东海化、万邦达、科恒股份、德固特、隆华科技、沃顿科技、鲁银投资、鲁北化工、创业环保、三达膜等十余家上市公司被投资者问及是否涉及海水提锂业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津膜科技3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青岛水务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青岛青水津膜高新科技公司主要为海水淡化等业务提供解决方案,公司重点为其供应超微滤膜组件。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可作为海水提锂的原料。公司在研产品可用于海水提锂浓缩分离环节,但未直接参与海水提锂研究工作。

3月10日,提锂概念股津膜科技股价持续冲高,收盘涨幅达5.92%,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9.17%。前期大幅上涨的巴安水务、东方集团、沃顿科技等概念股今日股价有所回落。

海水提锂为锂资源提取提供新路径

青岛是国内较早开展海水淡化研究和综合利用的城市之一,作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目前,青岛建成海水淡化规模34.1万立方米/日,已初步构建起了涵盖海水淡化科技研发、装备制造、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运营、淡化水生产、浓盐水综合利用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条。

礼思科技董事长袁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礼思科技的工艺和技术不仅为大规模海水提锂开创了先河,开辟了锂资源的新来源,还为大规模、高效、环保的盐湖等场景提锂提供了新的技术线路图。”

据介绍,从2021年12月起,礼思科技针对青岛水务集团所属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工厂的排海浓盐水,开展了一年的海水提锂工程化验证,其海水通过量达20万吨,打磨出一款在海水中能够应用的高选择性、高通量的提锂材料,定型了一款适合大规模海水提锂的工业化装置。700多组实验数据表明,产品满足了下游客户的质量要求,并完全达到环保标准。同时,礼思科技还进行了极低锂含量的原海水提锂实验,其吸附效率完全达到设计的工业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水中的锂离子浓度极低,仅是澳大利亚锂辉石锂浓度的十万分之一,以及智利阿塔卡玛盐湖锂浓度的万分之一。因此,海水提锂不但对提锂材料的高选择性、高通量提出极高要求,而且对其装备提出了巨大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礼思科技首席科学家汤卫平表示:“锂离子筛材料是这个项目的核心,它以离子交换的方式瞬间将海水中的锂离子吸附,因此即使海水锂离子浓度低至0.17ppm,仍然能有较高的吸附效率,提锂工艺与零排放工艺的有机结合,不会对海水生态环境产生任何负面影响。这一项目的工艺和技术应用开创了规模化海水提锂的先河,也为大规模、高效、环保的盐湖等场景提锂以及城市污水提锂提供了新的技术线路图。”

海水提锂或将改变我国锂资源供需现状

锂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液、核工业以及光电等行业。目前,锂资源开发主要以盐湖卤水及伟晶岩型锂矿为主。我国锂资源量占全球总量的5.7%,由于可开采资源少、可开采地区无工业用电以及开发过程固废处理成本高等原因,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4.5%,预计2025年我国锂资源自给率仅9.6%。锂资源缺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隆众资讯锂矿分析师于亚楠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海水中储有2300亿吨锂资源,是目前全球可开采锂资源总量的1.6万倍。海水作为一种非传统资源,不受地缘的限制,可将海水提锂应用场景拓展至直接利用海水的沿海电厂、工业项目。海水提锂项目有助于缓解中国锂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并逐步推动锂资源自主可控。”

目前,上市公司直接参与海水提锂的较少,涉及业务限于海水提锂前期海水淡化的相关环节。部分上市公司已注意到海水提锂这一前沿技术。其中,东方集团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研发团队结合现有成果,正在加快推进海水提锂、溴技术产业化研究;津膜科技生产的膜产品及装备主要用于市政污水及工业污水(印染、石化、煤化工等)的净化、自来水提标改造、海水淡化以及其他一些特种分离用途;碧水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渗透膜技术并已独立生产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力源科技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技术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处理。三友化工首创浓海水处理新工艺,建成投产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开展了海水提锂、提钾技术研究。

对于近期提锂概念股强势拉升,袁东认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势带动下,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希望公众多支持在实体经济中踏实做事的科技创新企业,少一些股价炒作。”

(编辑 乔川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