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热点:中信海直2022年营收近18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18.08%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资料图】

3月22日晚间,中信海直发布2022年年报,去年全年实现营收17.98亿元,同比增长6.98%;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达到1.93亿元,同比增长18.08%。

作为国内通用航空市场的主力军和标杆企业,中信海直在2022年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行业格局,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成长。

公司也吸引了一些基金的注意。2022年末,工银瑞信精选平衡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另外前十大股东中全国社保基金413组合、工银瑞信创新动力也进行了增持。

收入稳步增长

中信海直是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主板上市的通航公司,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业务涉及地域最多、保障能力最强的通用航空企业。公司业务遍布中国三大海域和全国主要城市,已经成长为国内通用航空行业的领军企业。

对于2022年营收增长,中信海直解释称,主要系海油业务收入增加。

中信海直提供直升机飞行服务,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海上石油、应急救援、港口引航、陆上通航、通航维修、海上风电等。其中,海上石油直升机飞行服务一直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和核心业务。

2022年,中信海直在海上石油业务方面继续领跑,巩固和扩大优势。公司进一步深化与中海油的战略合作关系,新增海南博鳌作业点、江苏盐城飞行基地,巩固提高市场占有率,保障直升机服务长效机制和价格,努力克服缅甸政局动荡等困难,持续开拓缅甸市场,为韩国POSCO公司提供直升机飞行保障服务。

从前五大客户看,中海油仍然是中信海直的第一大客户,收入达到12.29亿元,占比达到67.81%,较2021年有所增长。

中信海直大客户以央企、政府单位为主,因此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较好。以中海油为例,2022年回收应收账款10.67亿元,基本和销售规模相匹配。

从费用端看,公司2022年管理费用为1.20亿元,较2021年增长80.38%。这主要是由于2021年取消离职后福利退休养老补贴3%增长率导致的低基数效应。和2020年相比,中信海直的管理费用有所降低。

中信海直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度公司经营计划为: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并控制营业总成本,提高净利润。

运营稳健

对于通用航空企业而言,航空器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地位。中信海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有399家实际在运行的通用及小型运输航空公司,从业飞行人员3371名,航空器2234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中南地区,其中飞机1227架、直升机850架、运动类157架。

2022年,中信海直航空器规模保持稳定,行业领先。公司共运营86架航空器,机队规模庞大,种类丰富,机型先进。主要机型包括空客直升机公司生产的EC225、EC155、AS332、俄罗斯直升机生产的KA32等型号直升机,同时配置美国西科斯基生产的S92、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生产的AW139等机型。

根据年报,2022年,中信海直投自有资金入3.15亿元购置4架AW139直升机,投入自有资金3917.70万元购置置2架H225直升机,投入定增募集资金1.23亿元购置6架AW139直升机。

在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中信海直也在业务端发力,力求扩张业务版图,分散经营风险。

据了解,中信海直海上石油飞行业务为公司贡献超过70%的利润,海上石油服务的定价深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油价等因素影响,高度依赖部分主营业务不利于公司抵抗外部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

中信海直在守好海上石油压舱石、聚焦主业的前提下,围绕通航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积极开展港口引航、海上风电、通航维修、无人机等多元化业务,实施均衡发展策略,扩张业务版图,均匀分配盈利比重,全面综合发展。

例如在港口引航方面,中信海直已在天津港、连云港、湛江港、青岛港、黄骅港等港口开展业务。公司去年成功启用H135直升机执行港口引航飞行作业,切实提高引航效率。

海上风电方面,公司贯彻中信集团“两增一减”低碳发展战略,深耕海上风电直升机运维和救援市场,进一步扩大南海、东海海域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公司也受到一些机构投资者看好。年报显示,去年四季度工银瑞信精选平衡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持仓数量达到279万股。另外前十大股东中全国社保基金413组合、工银瑞信创新动力也进行了增持,增持数量分别为15万股、90万股。

(编辑 张芗逸)

关键词: